《说服的艺术与论证的技巧:修辞分析与注释》单元旨在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分析与表达能力。设计围绕修辞三角等基本要素展开,通过解构广告、精读历史名篇与文学经典演讲,引导学习者系统性地识别、分析并评估文本中的修辞策略与论证效力。最终,学习者需综合运用所学,完成对一篇演讲的深度修辞分析,从而内化分析技能并掌握说服要义。
时长(分钟):720 设计评估:典范(E) 跨学科:否
适用年级: 11年级
适用学科: 语言
文件: 15-LAN-EN-g11-说服的艺术与论证的技巧:修辞分析与注释.pdf(54页)
说服力建构 文本梯度 情境化分析 公民话语 效力评判
这是一份面向11年级的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主题为“说服的艺术与论证的技巧”,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修辞分析与论证能力。设计稿结构完整,遵循“预期成果—评估证据—学习计划”的逆向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上,它以“修辞三角”(情感、伦理、逻辑诉求)等核心概念为基础,选取了从广告、现代演讲到莎士比亚戏剧、美国历史名篇等一系列体裁多样、复杂度递进的文本,体现了严谨的文本选择策略。教学活动设计丰富,融合了细读、小组讨论、图表分析(SMART图表)等多种策略,清晰地展示了从引导到独立应用的脚手架式教学理念。评估方式兼具形成性与总结性,最终以一项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估(CEPA)——撰写一篇分析性议论文——作为终结性任务,并附有明确的评估标准。整体而言,这份设计稿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严谨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
1 与课程标准的对齐程度(超越知识点的深度对标)
单元设计在“单元规划”部分明确列出了所对标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CSS),涵盖了11-12年级在阅读、写作、口语与听力、语言等方面的多个标准。单元的“既定目标”、“基本问题”、“学生将理解…”和“学生将掌握技能…”等所有核心要素都与这些标准紧密挂钩,确保了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高度一致性。
2 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源于研究,归于实践)
本单元设计采用了国际公认的“理解力导向设计”框架,即“逆向设计”。这体现在其“阶段1:预期成果 → 阶段2:评估证据 → 阶段3:学习计划”的谋篇布局上,这是一种成熟的、以教育研究为基础的设计模式。同时,设计中包含了脚手架教学、合作学习、运用图表辅助思考(如修辞三角和SMART图表)等多种经研究验证有效的教学策略。
3 促进深度学习(实现从X到Y的深刻转变)
本单元设计并非停留在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驱动性的“基本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学生需要不断地对复杂的文本进行分析、评估和综合,而不仅仅是识别修辞手法。最终的表现性评估(CEPA)要求学生将所学概念应用到一个全新的文本上,并构建自己的分析性论证,这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深层理解。
4 内容准确且概念严谨(坚如磐石的专业严谨性)
单元的核心概念,如“修辞三角”中的ethos(伦理)、pathos(情感)和logos(理性),其定义和应用都符合古典修辞学的规范,并注明了学术来源。所选文本,如莎士比亚的《尤利乌斯·凯撒》和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演讲,均为适合11年级学生的高复杂度经典文本,确保了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为文本配套的“思考问题”也体现了对文本细节和内涵的精确把握。
第1课:介绍本单元将全程使用的论证和修辞三角(修正亚里士多德三角)。通过日志提示和讨论,学生将审视日常生活中的说服,包括所使用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教师引入核心问题和表现性任务。然后,教师和学生解构一则广告,以引入ethos(伦理)、pathos(情感)、logos(理性)、场合、受众和演讲者等术语。教师介绍修辞三角并定义其要素。学生分组分析一则新广告,并在空白修辞三角上标注要素。各小组分享发现,或教师与各小组核对理解情况。
第2课:为学生提供了运用修辞三角并将常见修辞术语应用于Coretta Scott King的《死刑是倒退(The Death Penalty is a Step Back)》的机会。学生首先听取演讲,然后使用修辞三角对其进行分析。接着,他们回顾修辞术语,并将他们在演讲中发现的修辞要素记录在辐条模型亚里士多德修辞三角(SMART图表)上。这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通用修辞术语的理解。根据需要,本课还包括对关键修辞术语的直接教学和示例。
第3课:为学生提供了分析《凯撒大帝》中Brutus和Marc Antony演讲中的ethos(伦理)、pathos(情感)、logos(理性)及其他修辞要素的机会。学生将两两分组或小组合作完成SMART图表,并讨论修辞技巧为何有效。学生将根据他们对修辞要素的理解,向全班朗读每篇演讲。
第4课:学生将解释和识别对信任、情感和逻辑的诉求,并引用复杂散文中有效修辞手法的例子。具体而言,学生将分析Frederick Douglass在其1852年《致奴隶的七月四日算什么?(What to the Slave is the Fourth of July?)》演说中采用的修辞策略;他如何首先吸引然后挑战听众,如何引用个人经历和文化试金石,以及如何同时运用轻描淡写和夸张手法。他们还将评估Douglass的方法在当今的适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其选择的重点和学生兴趣,添加或替换阅读材料或演讲。
第5课:CEPA:通过观看和阅读Severn Suzuki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峰会上的演讲,挑战学生通过书面作文综合修辞分析的主要概念。
整体评估情况
总分:11/12
等级:典范(E)
各评估维度和评估项情况
维度 I - 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CSS)深度的对齐性
| 评估项 | 评分 | 评估结果描述 |
|---|---|---|
| 该课程/单元与CCSS的理念和精神保持一致: | 3 | |
| ✓ 针对一组特定年级的CCSS ELA/读写能力标准。 | 设计稿在单元规划(第4页)中明确列出了对标的11-12年级阅读、写作、口语与听力、语言标准。 | |
| ✓ 包含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 | “单元概览”(第1页)和“预期成果”中的“基本问题”(第4页)清晰地阐明了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和运用论证与说服技巧的能力。 | |
| ✓ 选择了在相应年级文本复杂度范围内的,且在质量和范畴上都足以支持其既定目标的文本。 | “文本选择说明”(第6页)中明确阐述了文本选择的策略和文本复杂度的考量,所选文本(如莎士比亚戏剧和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演讲)在复杂度和深度上均符合11年级要求。 | |
| 一个单元或较长的课程应该: | ||
| ✓ 整合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使学生能够应用和综合不断提升的读写技能。 | 整个单元的设计都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学生需要阅读和聆听演讲,参与课堂讨论,并最终通过分析性写作(CEPA)来综合所学技能。 | |
| ☐ (3-5年级) 通过连贯的文本选择,在社会研究、艺术、科学或技术学科中构建学生的内容知识和对读写能力的理解。 | (此项不适用于11年级) | |
| 维度 I 评级:3 - 符合该维度下绝大多数标准 | 评论: 该单元与CCSS标准高度对齐。它不仅在形式上列出了标准,更在单元的预期成果、基本问题和核心任务中内化了这些标准。文本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确保了挑战性和适切性,并为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提供了丰富的平台。 |
维度 II - 在CCSS中的关键转变
| 评估项 | 评分 | 评估结果描述 |
|---|---|---|
| 该课程/单元体现了CCSS的关键转变: | 3 | |
| ✓ 细读文本: 将细读文本、检视文本证据、辨别深层含义作为教学的核心。 | 整个单元的核心就是修辞分析,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细致的文本阅读方式。针对每篇核心文本都设计了具体的分析问题(如第19、27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节。 | |
| ✓ 基于文本的证据: 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发人深省的、依赖于文本的问题,促进关于共同文本的丰富而严谨的、基于证据的讨论和写作。 | 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最终的CEPA写作任务,都明确要求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并引用具体证据来支持他们关于修辞策略有效性的论断。 | |
| ✓ 从各种来源进行写作: 常规性地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提取证据,以产生清晰、连贯的、用于告知、解释或论证的书面作品。 | 单元的总结性评估(CEPA,第45-50页)就是一个典型的“从来源写作”的任务,要求学生基于对塞文·铃木演讲的分析来构建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 |
| ✓ 学术词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在语境中建立学生的学术词汇。 | 单元明确聚焦于修辞学的核心学术词汇(如ethos, pathos, logos等),并通过SMART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中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 |
| 一个单元或较长的课程应该: | ||
| ✓ 增加文本复杂性: 引导学生阅读一系列从相应年级范围中抽取的、复杂度不断递进的文本。 | “文本选择说明”(第6页)清晰地展示了文本复杂度的递进安排:从现代、简短的演讲(金夫人)到语言晦涩的经典戏剧(莎士比亚),再到结构复杂的历史名篇(道格拉斯),最后选择一篇复杂度适中的文本供学生独立分析。 | |
| ✓ 构建学科知识: 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对一系列连贯的、经过策略性排序的、特定学科的文本进行分析,来构建关于某个主题或科目的知识。 |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政治演讲,学生不仅学习了英语修辞,还加深了对美国历史、民权运动、环境问题等其他学科领域知识的理解。 | |
| 维度 II 评级:3 - 符合该维度下绝大多数标准 | 评论: 该单元出色地体现了CCSS所倡导的各项关键转变。教学活动紧密围绕文本展开,强调证据和深度分析,并将学术词汇的学习自然地融入其中。其文本序列的设计尤为出色,为学生搭建了应对日益复杂文本的脚手架。 |
维度 III - 教学支持
| 评估项 | 评分 | 评估结果描述 |
|---|---|---|
| 该课程/单元能响应多样化的学生学习需求: | 2 | |
| ✓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谈论文本的兴趣和参与度。 | 单元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广告入手,并选取了涉及死刑、环境等与当代社会密切相关的话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 教学期望清晰,易于理解和使用。 | 单元的每个课时计划都非常详尽,步骤清晰,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引和资源链接,可操作性强。 | |
| ✓ 为所有学生提供与适合其年级复杂度的文本进行互动的多重机会;包含适当的脚手架,以便学生能直接体验文本的复杂性。 | 单元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SMART图表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支持。从分析广告到分析复杂演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脚手架设计。 | |
| ✓ 聚焦于文本中的挑战性部分,并通过讨论问题和其他支持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挣扎”,以建立独立性。 | 对莎士比亚和道格拉斯等高难度文本的分析,正是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挣扎”的体现。配套的深度思考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 |
| ☐ 为英语学习者(ELL)、残障学生或阅读水平远低于年级标准的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提供恰当的、融合性的支持。 | 设计稿多次提及“在计划时,请考虑班级学习者的差异性”,但缺乏为特定学习需求(如ELL、残障学生)所设计的具体、明确的支持策略和资源。例如,除了“大声朗读”之外,没有为理解莎士比亚的语言提供更多样的支持。 | |
| ☐ 为阅读水平远高于年级标准的学生提供延伸活动和/或更具挑战性的文本。 | 单元计划中没有明确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延伸任务或提供更高难度的挑战。 | |
| 维度 III 评级:2 - 符合该维度下许多标准 | 评论: 该单元在教学流程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和提供通用性脚手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然而,其主要弱点在于差异化教学支持不足。虽然意识到了学生的多样性,但并未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习起点和需求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是该设计稿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
维度 IV - 评估
| 评估项 | 评分 | 评估结果描述 |
|---|---|---|
| 该课程/单元能够定期评估学生是否正在掌握基于标准的内容和技能: | 3 | |
| ✓ 能引出直接、可观察的证据,以证明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能够独立地展示对主要年级标准及相应复杂文本的掌握。 | 最终的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估(CEP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分析性议论文,这能够直接、清晰地反映学生对单元核心标准的掌握程度。 | |
| ✓ 采用对所有学生都无偏见且易于参与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熟练程度。 | 评估任务(分析演讲并写作)是英语学科中的常规评估形式,其评估方式本身是公平的。 | |
| ✓ 包含对齐的评分准则或评估指南,为解读学生表现提供了充分的指导。 | 设计稿在第50页提供了详细的“CEPA评估标准”,从“修辞术语”、“书面沟通”和“标准英语惯例”三个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了4个等级的清晰界定,指导性强。 | |
| 一个单元或较长的课程应该: | ||
| ✓ 使用多样化的评估模式,包括一系列的前测、形成性、总结性和自我评估措施。 | 单元包含了多种形成性评估手段(如课堂讨论、日志写作、Exit tickets、SMART图表分析)和一项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估(CEPA),评估体系较为完整。 | |
| 维度 IV 评级:3 - 符合该维度下绝大多数标准 | 评论: 单元的评估设计非常严谨和全面。评估任务与学习目标高度一致,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详细的评估标准的加入,不仅使评分有据可依,也让学生对成功的标准有清晰的认识,体现了“为学习而评估”的理念。 |
总结性意见
优点: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目标明确、逻辑连贯的优秀课程单元。它以成熟的“逆向设计”框架为骨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
缺点与改进建议:
该单元最主要的缺点在于差异化教学支持不足,尤其是在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英语学习者、学习困难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方面。
改进建议:
注:本单元设计评估基于EQuIP(Educators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al Products,教育工作者教学材料质量评估框架),它主要由 Achieve牵头开发,并联合了教育官员、教师、以及学术团体共同研制,逐渐发展为全美普遍使用的教学设计与材料质量评估框架,旨在识别符合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CSS)或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的高质量教学材料,包括EQuIP Rubric for ELA(英语),EQuIP Rubric for Mathematics(数学),EQuIP Rubric for Science(科学)。
总体结论:该单元不是“跨学科学习”。
这是一个设计精良、有深度、有明确目标的单学科(英语)教学单元。它虽然使用了涉及历史、政治等领域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但其教学目标、核心活动、评估方式和培养的知识与技能都严格限定在英语学科的范畴内,并未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的整合与综合。
包含的学科及其相关内容
核心学科:英语
相关内容:这是本单元唯一被作为独立学科进行教学的领域。所有内容都围绕英语学科的核心概念展开,包括:
涉及但未作为独立学科整合的知识领域:
跨学科学习要素分析
要素1:学科知识的整合与理解的综合
分析结论:不满足。该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多学科”的素材陈列,而非“跨学科”的整合与综合。
分析依据:核心教学活动是运用英语学科的“修辞分析”工具去剖析一系列文本。例如,在第3课中,学生分析《尤利乌斯·凯撒》里布鲁图斯和安东尼的演讲(第21页),其目标是“识别并评估演讲者使用 ethos(伦理)、pathos(情感)、logos(理性)……的有效性”(第22页),而不是将历史学知识与文学分析整合,去探究“罗马共和末期政治演说对公民决策的综合影响”。学生的最终产出是一篇关于演讲修辞有效性的议论文(第5页),这是一个纯粹的英语学科成果,无法体现“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综合性新见解。
要素2:这种综合的主体必须来自多个有界限、可识别的不同知识领域
分析结论:不满足。该单元的学习主体仅建立在一个有界限、可识别的知识领域——英语之上。
分析依据:标题明确标示了课程为“英语,11年级”(第1页)。单元规划中列出的“既定目标”(第4页)全部引用自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中的“CCSS.ELA-Literacy”(英语语言艺术标准)。整个单元的知识(K1-K4)和技能(S1-S4)目标,如“作者可选择文本结构”、“分析用于表达立场和观点的修辞策略”等(第44页),都清晰地属于英语学科的专业范畴。文件中没有引入并教学其他任何学科(如历史学、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探究方法或话语模式。
要素3:几乎所有关于跨学科性的概念定义都包含某种效用的观念
分析结论:不满足。该单元本身具有明确的效用,但这个效用是通过单学科学习实现的,并未阐述进行“跨学科综合”的理由。
分析依据:在“单元概览”(第1页)中清晰地阐述了本单元的效用:“为了让学生成为民主社会中见多识广、能积极贡献的公民,他们必须培养分析能力,从而能够识别和理解论证与说服的技巧。”这是一个重要的公民素养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被设定为在英语学科内深化修辞分析和论证写作能力。单元并未提出一个只有通过整合英语与历史、政治学等学科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或目标,因此也就不存在“需要明确追求这种综合的理由”。
要素4: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跨学科学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构建学生的“学习空间”
分析结论:部分满足,但并非跨学科意义上的满足。该单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单学科“学习空间”,而不是跨学科“学习空间”。
分析依据:文件通过精心的单元规划,为学生构建了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最终任务(CEPA)是“撰写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通过识别和评估 Suzuki 演讲中的修辞手法来论证他们关于 Suzuki 演讲有效性的主张”(第45页)。每一课都为这个最终目标服务。因此,学生明确知道学习的起点(学习修辞三角)、过程(用SMART图表分析不同演讲)和终点(完成CEPA写作任务)。然而,这个“学习空间”的构建材料完全来自英语学科,学生被告知需要从“修辞”这个工具箱中获取工具,去完成一个“修辞分析”的任务。它不涉及从多个不同学科中获取知识贡献,也就不存在对跨学科综合的实现。
要素5:跨学科教学和学习以单个学科组和学科为基础,但以综合和有目的的方式扩展对学科的理解
分析结论:不满足。该单元的教学“以单个学科为基础”,但并未“扩展”到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以形成新视角。
分析依据:该单元的教学活动深深植根于英语学科的成熟内容和方法。例如,第1课引入“修辞三角”(第7页),第2课使用“SMART图表”进行文本分析(第13页),这些都是英语教学中的经典工具。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工具去深度剖析文本。文件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将A学科的方法用到B学科的对象上,或者用C学科的模式呈现D学科的成果。教学活动始终是“英语学科方法”应用于“作为案例的文本”,其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英语学科本身的理解,而不是催生超越单一学科的新视角。
总体结论:本单元设计的“教学评”一致性程度非常高。
一致性分析
本单元设计采用了“理解力导向设计”(UbD)框架,其内在逻辑就是确保“预期结果(目标)”、“证据(评估)”和“学习计划”三者之间的一致性。
存在的不一致性与改进建议:
尽管整体一致性很高,但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成目标”这一隐性要求上,存在细微的不一致。即学习计划的普适性与学习目标的普适性之间存在差距。
问题描述: 目标(预期结果)和评估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学习计划(教学活动)在设计上更偏向于一个均质化的学生群体,缺少对学习差异的系统性关照。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得不到恰当支持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在最终评估中表现不佳。这破坏了“教学评一致性”中“教学”环节对于“达成目标”的保障作用。
改进建议: 引入学习科学中的“全员学习设计”框架,对“学习计划”部分进行优化,以确保教学活动能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途径来达成共同的目标。
理论基础: UDL是一个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教学设计框架,它强调在教学的初始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种方式的表征(呈现信息)、行动与表达(学生展示所学)和参与(激发兴趣和动机),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从而提升教学的包容性和有效性。
具体改进措施及参考文献:
提供多样化的表征方式:
提供多样化的行动与表达方式:
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英语
CCSS.ELA-Literacy.RI.11-12.5 分析和评估作者在其阐述或论证中使用的结构效力,包括该结构是否使观点清晰、有说服力和引人入胜。
CCSS.ELA-Literacy.RI.11-12.6 确定一篇修辞特别有效的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或目的,分析风格和内容如何有助于文本的力量、说服力或美感。
CCSS.ELA-Literacy.W.11-12.1 撰写论证文章,通过有效推理及相关充分证据,支持对实质性主题或文本的分析中的主张。
CCSS.ELA-Literacy.SL.11-12.3 评估演讲者的观点、推理以及证据和修辞的使用,判断其立场、前提、思想间的联系、措辞、强调点和语调。
CCSS.ELA-Literacy.L.11-12.3 运用语言知识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以便在意义或风格上做出有效选择,并在阅读或听力时更充分地理解。
一线教师在按照这份优秀的单元设计进行教学时,仍然会因为现实课堂的复杂性而遇到一些挑战。以下是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相应的实施建议。
困难1:管理学生的认知负荷与抽象概念的理解
困难2: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和文本复杂性
问题1:“我如何让这些诞生于古希腊的抽象修辞概念,对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学生来说是‘可触摸’和‘有意义’的?”
问题2:“当面对复杂的历史文本时,我如何引导学生从‘读懂了什么内容’(总结概括),跃升到‘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修辞分析)?”
问题3:“在课堂讨论中,我如何确保讨论的质量,避免其流于浅表的个人观点分享,而是成为严谨的、基于文本证据的探究?”
问题4:“我如何利用单元中的形成性评估(如SMART图表、日志)来真正地指导我下一步的教学,而不是仅仅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
问题5:“在进行最终的CEPA写作任务时,我如何帮助学生将前面几课积累的零散分析点,整合成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有力的分析性议论文?”
在这个关于“说服的艺术”的单元学习中,你将化身为一位语言的侦探和思想的分析师。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也极具启发性。以下是一些可能会让你感到困难的地方,以及一些能帮你顺利通关的学习建议。
关键/困难内容1:理解并区分 Ethos, Pathos, Logos 这三个核心概念
关键/困难内容2:阅读并分析那些年代久远、语言复杂的文本
关键/困难内容3:写出一篇有深度的分析性文章,而不仅仅是列举修辞手法